青岛南森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南森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有这样一组数据:

 

  山东海洋科研力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约为18%,这一比例与海洋科研力量逊于山东的广东省持平;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龙头青岛,聚集了全国30%以上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但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约为25%,这一比例与上海持平。

  数据对比,说明了一个事实:我省多年以来积累的海洋科研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海洋产业发展优势。

  12月5日,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省在青岛召开专题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等十几位海洋科研专家汇聚一堂,就如何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出谋划策。

  山东是海洋大省,更是海洋科研大省,这是与会专家们的一个共识。但是,如此明显的海洋科研优势,为何没能落地转化为“真金白银”?

  “我们的海洋科研力量雄厚,但科研水平还是不够高。”胡敦欣院士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海洋研究界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在国际上的引用率却不高,这表明我国海洋科研成果的质量有待提高。

  科研成果无法顺利转化为生产力,是另一个原因。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防现身说法:公司近年来曾多次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海洋生物方面的科研成果,但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少之又少。“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还需要攻克原材料、设备、工艺、审批等一系列难题。就是这最后一公里,往往因为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而难以打通。”

  过于宽松、脱离实际的人才培育模式,也被认为制约了海洋科研优势的真正发挥。

  胡敦欣院士指出,近年来各高校招收的海洋方向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基本上没有毕不了业的,可事实往往是“没有淘汰就没有质量”。作为用人单位,张国防颇有感触:“很多大学生毕业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进入企业后几年都不会干活,难以承担起岗位重任。”

  问题所在,正是改革所向。与会专家们认为,上述种种问题,既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短板”,却也是发展空间所在,只要“下对了药”,就可以成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海洋研究往往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难以独立完成,需要多学科交叉协同研究。胡敦欣建议,

  海洋科研领域应打破部门单位的界限,搭建起海洋科研协同创新的平台。

  在这一方面,驻鲁部分科研单位已经开始行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表示,目前我国唯一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在青岛即墨运行一年多。该实验室现已搭建起超算平台、科学考察船等科研共享平台,致力于打破行业壁垒、改变涉海科研资源碎片化的现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表示,中科院正在着手整合13个科研院所,拟在青岛建立海洋大科学中心,开展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研究。

  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建议,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人才、信息等有效结合,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一方面促进海洋科技成果顺利产业化,另一方面保证研究人员从中正当得利,从而激发工作积极性。